做好矿井防灭火工作需从制度、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具体措施如下:
一、制度与组织保障
明确责任分工
煤矿需设立防灭火工作部门,建立岗位责任制度,确保各级人员职责清晰。
完善投入机制
保障火灾防治费用投入,满足设备、技术及管理需求。
制定应急预案
编写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1次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二、技术手段与监测系统
基础参数测定
通过实验或统计法测定煤层自燃倾向性、采空区“三带”、最短自然发火期等关键参数,为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早期预警系统
建立注浆/惰性气体系统、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结合一氧化碳、温度等指标实现早期预警。
综合防治技术
采用注浆、喷洒阻化剂、喷雾降尘等手段,结合通风管理(如控制风流方向)实施综合治理。
三、火区管理与安全措施
火区封闭与标识
及时封堵废弃巷道,绘制火区关系图,明确火源位置及范围。
设备与材料管理
严格管理电气设备(如电缆老化检修)、易燃物品(润滑油存放通风),防止火源引发。
掘进与开采控制
掘进中加强冒顶监测,优化采空区管理;回采时采用“慢采”策略,加强注氮、喷洒阻化剂等强化措施。
四、人员培训与协同
安全意识教育
定期开展防灭火知识培训,确保全员熟悉设备使用、自救逃生路线及避灾路线。
灾害协同防治
综合考虑瓦斯、水害等灾害因素,优化开拓布局、通风方式和采煤工艺。
通过以上措施,可系统提升矿井防灭火能力,实现“预防为主、早期预警、综合治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