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的成语解释:
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
释义: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例句:一部 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五代·王定宝的《唐摭言》,原文中提到的“脍”和“炙”分别指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都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了用来形容诗文或其他事物受到广泛喜爱和传诵的比喻。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