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不安”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因内心焦虑、紧张或犹豫而表现出的不安状态。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词义:心神不定,形容内心极度不安、焦躁,常伴有坐立难安的感觉,如同“心头压着一块巨石”。
情感色彩:多含贬义,暗示因自身能力怀疑、对结果的不确定性或自我否定而产生的深层焦虑。
二、成语出处
出自清代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惴惴不安、心烦意乱、惊惶失措、坐立不安、心乱如麻、七上八下、提心吊胆、心神不定。
反义词:心安理得、悠然自得、不慌不忙。
四、用法与示例
用法: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常用于描述情绪状态。
示例:
1. 正当我因迷路忐忑不安时,一位少先队员把我送到了我要去的地方。
2. 母亲谨慎地窥视着一切动静,心里忐忑不安,她怕有人出卖星海。
五、结构分析
拆分:忐忑(心神)+不安(状态),其中“忐忑”为象声词,强化不安的紧迫感。
通过以上解析,可全面理解“忐忑不安”的含义及用法。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