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ō lán zhuàng kuò,原指水面辽阔,现多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本义:
形容水面辽阔无垠,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引申义:
比喻声势浩大、规模宏伟,常用于形容自然景观(如大海、江川)或社会现象(如革命运动、历史事件)。
二、结构解析
波澜:指大波浪,象征动荡、起伏。
壮阔:兼具雄壮与宽广的意境,强调视觉冲击力。
三、使用场景
自然景观:
如“万里长江波澜壮阔,滚滚东流”。
历史事件:
如“五四运动如波澜壮阔的爱国浪潮”。
社会现象:
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成就波澜壮阔”。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千军万马、气势磅礴、浩浩荡荡。
反义词: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一潭死水。
五、出处与演变
典籍来源:最早见于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语言演变:从描绘自然景观逐渐扩展至抽象事件,成为汉语表达中描述宏大场景的常用词汇。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波澜壮阔凭借其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内涵,成为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成语。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