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理不饶人”是一个汉语俗语,指在争执或争论中,当一方认为自己的观点或立场正确时,会坚持己见,不轻易退让或妥协。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字面解释 “得理”指在道理或事实上占据优势;“饶人”指原谅或退让。整句话即指在有理的情况下仍不放过对方,坚持追责或争辩。
引申含义
该成语常被用来形容性格刚强、原则性强的人,这类人在面对争议时往往表现出坚决的态度,甚至因过度坚持己见而显得固执或凶狠。
二、用法与示例
褒义用法: 可形容一个人有原则、有底线,例如: > 他性格直爽,得理不饶人,但从不欺软怕硬。 贬义用法
> 面对错误应虚心接受,得理不饶人只会加剧矛盾。
三、相关建议
沟通策略:
- 避免情绪化:得理时保持冷静,用理性分析替代情绪宣泄;
- 寻求共识:可尝试“得理让三分”,通过妥协达成双赢。
心理机制:
该行为可能源于对自身权益的过度维护,或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导致理性判断偏差。通过自我觉察和情绪管理,可逐步改善这种倾向。
综上,“得理不饶人”既是一种性格特征,也反映了人们在冲突中的常见心理反应,需结合具体情境理性看待。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