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通过观察微小的细节或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通过“微”(微小、隐约)的事物,预见到“著”(明显、显著)的结果或趋势。
比喻意义:以小见大,通过局部现象推断整体规律,常用于形容具有远见卓识的洞察力。
二、出处与演变
典籍来源 -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 汉代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者也。”
该成语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后经历代典籍传承,成为汉语表达中常用的智慧结晶。
现代演变
在现代汉语中,“见微知著”已演变为固定成语,既保留了原意,又扩展了应用场景,如经济预测、社会现象分析等。
三、用法与结构
结构: 连动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例如:“他见微知著,提前调整了策略。” 近义词
反义词:以偏概全、管中窥豹
四、实际应用示例
自然现象:
通过云层变化预测天气,或从蚂蚁窝穴判断生态趋势
社会观察:
从个别案例推断行业规律,如通过某企业失败案例警示行业风险
个人修养:
通过言行举止洞察品德,如“在家看抹布,出门看鞋跟”体现生活智慧
该成语强调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是评价一个人能否把握事物本质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