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狗签名网—你的签名好帮手

毛狗签名网—你的签名好帮手

澶渊之盟指哪个典故?

59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朝之间于公元1005年订立的和平盟约,因签订地点在河南濮阳(古称澶渊)而得名。以下是该盟约的详细背景和要点:

一、背景与导火索

长期战争背景

宋辽战争持续近三十年,双方争夺燕云十六州未果,北宋逐渐转为被动防御。

直接导火索

1004年秋冬,辽萧太后与圣宗率军南侵,直逼澶州。宋真宗曾欲南逃,后在宰相寇准力劝下亲临督战。

二、主要内容

岁币条款

北宋同意每年向辽支付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以换取和平。

边界划分

以白沟河为界,双方互不侵犯。

兄弟国条款

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北宋真宗称辽圣宗为“兄长”。

三、历史意义

和平稳定

盟约签订后,宋辽百年间未再爆发大规模战争,边境保持相对和平。

民族融合

双方互派使节、开展经济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互动。

北宋政策影响

宋真宗因签订盟约被后世视为“畏缩君主”,而寇准则因力挽狂澜获“宰相寇准”之名。

四、争议点

部分记载提到岁币金额有误(如30万两白银),但主流史书记载以10万两白银、20万匹绢为准。此外,澶渊之盟并非完全屈辱性协议,而是双方权衡利弊的产物。

综上,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朝关系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既维护了双方稳定,又为后世和平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