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台山的诗词,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的作品,涵盖山水、禅意、历史等多方面。以下为精选诗词分类整理:
一、山水景观类
《送僧游五台》 - 贯休(唐代)
- "羡师游五顶,乞食值年丰。去去谁为侣,栖栖力已充。浊河高岸拆,衰草古城空。必到华严寺,凭师问辨公。"
- 以壮阔笔触描绘五台山峰顶雪景与古城废墟,展现禅宗寺庙的孤寂与历史沧桑。
《游五台山有感二首》 - 黄滔(唐代)
- "喜看巅峰一路险,好上莲华万仞差。高处不知长安近,深山何事采芝草。"
- 通过莲花意象表达对佛教圣境的向往,体现五台山作为佛教文化象征的深远影响。
《五台山行吟》 - 安娟英(现代)
- "天下佛缘妙域藏,五台禅韵引诗狂。千篇唱罢惊星斗,健笔清茶满寺香。"
- 现代诗人以禅意笔触描绘五台山的佛韵与自然景观,展现宗教与自然的和谐。
二、禅意哲思类
《登五台山》 - 白居易(唐代)
- "步步升高雪滑时,极目烟霞万象垂。壮观依稀磐石上,圆峰接续浪涛随。"
- 通过"万象垂"等句展现禅修者对自然与宇宙的体悟。
《空谷禅韵五台山诗歌》 - 佚名(现代)
- "夕阳西坠下的丝绸古道,白马驮经天竺归来。漫天尘烟,霞光泛金,唤醒五台山酣睡沉寂的梦"
- 以时空交错的手法,表达禅修者对历史与当下的超越。
《菩萨顶》 - 康熙(清代)
- "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 以帝王视角俯瞰五台山,体现佛教圣地与世俗权力的交融。
三、历史人文类
《送果上人游五台》 - 林景熙(宋代)
- "飘飘孤锡度风沙,南北由来本一家。参透五台峰顶雪,却归大庾看梅花。"
- 通过"南北本一家"表达禅宗一脉的延续性,展现五台山在佛教传播中的枢纽作用。
《赠算尽和尚》 - 白居易(唐代)
- "五台独秀虚无蒙,物华天宝寂灭中。千年古地今登眺,万古流沙空寂同。"
- 以"空灵寂灭"的禅意,表达对历史与宗教永恒性的思考。
《五台山行吟》 - 安娟英(现代)
- "如海白云天际涌,莲花应与旧时同。风颂心经越汉唐,千年佛境淡红装。"
- 结合历史典故与禅意,展现五台山作为佛教文化载体的多元价值。
四、其他经典
《五台山七律》 - 高鹏云(现代)
"祥云环绕五台山,圣地巍峨金殿煌。一片佛泽浮世界,半轮皓月照禅房。"
七律形式全景式描绘五台山宗教建筑与自然景观的交融。
以上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五台山的山水之美、禅意氛围与历史底蕴,既有古代文人笔下的雄浑意境,也有现代诗人对宗教与自然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