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古诗数量众多,以下整理了部分经典作品及赏析,供参考:
一、唐代诗人作品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以细腻笔触描绘春日清晨的静谧与生机,被赞"诗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对西湖春色的喜爱,被誉为"西湖诗篇"。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以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反衬战乱后的荒凉,情感沉痛。
二、宋代诗人作品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哲理诗代表作,以"东风"喻指教化,被《四书章句集注》列为"朱子语类"。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以春风比作剪刀,形象地描绘柳树婀娜多姿,传诵千古。
三、其他经典作品
《春夜喜雨》- 杜甫: 描绘春雨滋润万物的场景,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泊船瓜洲》- 王安石: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展现春意盎然的动态画面。
四、补充说明
春季诗词常借景抒怀,如杜甫在《春望》中借春景表达忧国之情,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融入个人游历体验。
不同诗人对春季的感知差异显著,如朱熹的哲理性、王安石的边塞春意等,共同构成丰富春日诗篇。
以上作品均围绕春季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开,可结合具体需求进一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