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沙漠的壮阔景象。孤烟直指天空,象征边塞的孤寂;长河奔流不息,落日浑圆无边,形成时空交错的永恒感。王维通过“大漠”“孤烟”“长河”三要素,将边塞荒凉与自然永恒性结合,成为描写沙漠的千古名句。
二、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通过“千里黄云”和“白日曛”的意象,展现沙漠的辽阔与苍茫。北风呼啸、大雁南飞、雪花纷飞,营造出边塞冬季的严酷氛围,凸显沙漠的广袤无垠。
三、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以夸张手法描绘沙漠风沙的磅礴气势。轮台九月已见风吼,碎石如斗般滚落,展现沙漠动态的破坏力与自然的狂野之美。
四、李白《将进酒》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虽未直接描写沙漠,但通过黄河的奔涌意象,隐喻沙漠的浩瀚与不可逆。黄河的永恒流动与沙漠的永恒荒凉形成对比,强化时空的宏大感。
五、其他相关诗句
“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高适《从军行》)
“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王维《陇西行》)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沈佺期《横吹曲辞·出塞》)
“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总结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意象,展现了沙漠的浩瀚无边。王维的“大漠孤烟直”以静态画面传递永恒感,高适的“千里黄云”以动态场景体现空间辽阔,岑参的“碎石大如斗”则以夸张手法强化自然力量。共同构成沙漠美学的重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