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踱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án shān duó bù,指行走时步伐缓慢且身体摇晃不稳的状态。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特征 步态特征:
腿脚不灵便,行走时身体左右摇晃、歪歪斜斜,类似“摇摇晃晃”的状态。
速度特征:速度较慢,常伴随犹豫或徘徊的节奏。
引申含义 可形容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导致的步态,也可指因疲劳、受伤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行走困难。
二、用法与示例
描写老人
“夕阳下,那位老人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公园,每一步都显得格外坚定。”
描写疾病状态
“他因糖尿病导致脚部麻木,只能蹒跚地挪动身体。”
文学与艺术表达
在文学作品中常通过蹒跚的描写烘托人物内心的犹豫或沧桑感,如:“她蹒跚地走出房间,仿佛在告别过往。”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摇晃踉跄、步履蹒跚、跛行 反义词
四、其他说明
医学角度:若频繁出现类似步态,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或慢性疲劳相关,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
文学修辞:通过“蹒跚”可增强画面感,如“他蹒跚地跨过门槛,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回忆。”
综上,蹒跚踱步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既可表现生理上的行动障碍,也可隐喻心理上的犹豫或迷茫。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