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可以综合多篇古诗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以下是推荐内容及分类:
一、端午主题古诗精选
《端午》(唐·文秀)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以屈原的传说为切入点,表达对忠臣的敬仰。
《竞渡歌》(唐·张建封)
>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通过生动的竞渡场景,展现节日活力。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融合个人感慨与节日传统,意境深远。
《五丝》(唐·褚朝阳)
>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以端午习俗为线索,追忆屈原精神。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通过皇室赏赐的细节,体现节日权威性。
二、端午习俗相关古诗
《划龙船》(乐府诗): > 汨罗死已三千年,招魂野祭端阳前。 > 苏州龙船夸绝胜,百万金钱水中迸。 展现龙舟竞渡的磅礴气势。 《端午日》(唐·殷尧藩)
>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结合个人生命体验与节日习俗。
三、端午诗词鉴赏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体现皇家祭典的庄重与历史感。
四、补充说明
屈原相关:《离骚》《九歌》等作品虽未直接提及端午,但与节日精神紧密关联,可适当补充。
其他诗人:如宋代梅尧臣《屈氏已沉死》、张耒《竞渡诗》等,从不同角度诠释端午内涵。
建议手抄报分板块展示,如“屈原传说”“竞渡习俗”“诗词赏析”等,搭配相关插画提升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