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阶段勤奋好学的文言文,以下是精选篇目及解析,供教学参考:
一、匡衡勤学
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其志,资以书,遂成大学。
解析:匡衡幼时因家贫无烛,通过“穿壁引光”和“佣作不求偿”的方式刻苦求学,最终获得书籍并成为大学问家。此篇体现了“家贫志坚”的品质。
二、车胤囊萤夜读
原文: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求学。夏虫不可语冰,井底之蛙难与齐观。
解析:车胤夏夜捕捉萤火虫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雪的反光勤奋学习。两例均通过艰苦条件展现求知精神,常被合称为“囊萤”“映雪”。
三、孙康映雪
原文:孙康自幼家贫,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及长,学识渊博,为官清廉。
解析:与匡衡类似,孙康通过自然现象(雪光)克服困境,体现古代学子对知识的渴望。
四、范仲淹《勤学》
原文: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或夜昏怠,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范仲淹幼年贫寒却发奋苦读,成年后更以天下为己任,其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成为后世座右铭。
五、朱熹《劝学诗》
原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解析:朱熹以诗劝勉学子珍惜时光,强调勤奋学习的重要性,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
六、司马光《资治通鉴》
原文:自幼患记忆不敏,尝“凿壁偷光”“囊萤夜读”。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记,终成史学家。
解析:司马光幼时通过“凿壁偷光”解决照明问题,展现其刻苦精神,最终主编《资治通鉴》成就斐然。
七、张溥《励学诗》
原文: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解析:张溥以“焚稿促学”闻名,体现其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
总结
以上篇目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古代学子勤奋好学的精神。教学时可结合注释、诵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涵,并激励其树立求知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