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坐忘论》中的“坐忘”心法,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核心内涵
“坐忘”是道家修心法的核心,指通过修炼达到超越世俗、与道合一的境界。其本质是“离形去智”,即舍弃身体与智慧的执着,达到与宇宙万物的统一。
二、经典语录
"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是谓坐忘" 通过舍弃肢体、摒弃聪明、脱离形骸与智慧,达到与大道相通的境界。
"心若无著,外行亦无所为"
当内心无所牵挂时,外在行为自然和谐,体现“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非静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至"
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净,便不会被外界评价与利益所左右。
"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
真正的坐忘是忘却自我与外界的界限,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三、修行方法
调身:
采用盘坐姿势,脊柱挺直,可配合自然呼吸或胎息法。
调心:
通过止念(停止杂念)和观空(心住虚空)训练专注力。
断缘:
减少外缘干扰,如放下物质欲望、人际关系等。
简事:
每日专注三件简单事务,培养心无旁骛的习惯。
四、境界升华
从初级的"忘形"到高级的"同于大通",需经历:
初期:忘记身体与感官
中期:超越功名利禄
深期:与自然法则合一
五、历史典故
庄子通过弟子颜回的例子阐释"坐忘":颜回忘仁义,孔子赞叹其"坐忘";真正的"坐忘"需超越对"仁义"的执着。
以上语录与方法综合了《坐忘论》《庄子》等经典,为修行者提供了系统的指导。实际修炼需结合内观与实践,逐步突破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