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中捉鳖”的背景出自《水浒传》中李逵负荆的故事,具体情节如下:
事件起因 梁山泊好汉李逵在梁山泊大寨附近的一个杏花庄,因听到两个冒充梁山好汉(宋江、鲁智深)的地痞流氓强抢庄上老汉王林的女儿满堂娇,怒火中烧赶回山寨理论。
李逵的冲动行动
李逵误将宋江、鲁智深认作仇敌,手提板斧赶回梁山大闹忠义堂,逼迫他们下山对质。后知错后,李逵向宋江赔罪,但王林告知他,那两个恶汉已被灌醉在店内。
成语由来
李逵见状,兴奋地说:“来得正好,看老子瓮中捉鳖,收拾这两个坏蛋!” 他误用“瓮中捉鳖”比喻手到擒来,却不知该成语本义指将鳖放入大坛中捉拿,后引申为做事有把握。
历史原型
该成语最早见于元代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原文为:“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总结:
“瓮中捉鳖”源于李逵因误会引发的冲动行为,后演变为比喻做事有把握的成语,现多用于形容计划周密或敌人被围困的情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