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总观点是文章的核心,其写作需遵循以下原则和技巧:
一、论点的明确性
简洁有力:
用简短语句直接表达核心观点,例如:“创新是传统文化的活力源泉”。
针对性强:
聚焦具体问题,如教育改革可围绕“师资培训与课程改革”展开。
判断性表述:
采用判断句式,如“绿色发展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论点的依据性
数据支撑:
引用权威数据增强说服力,例如:“全球超6亿儿童未完成基础教育,凸显教育公平紧迫性”。
事实例证:
通过具体案例说明观点,如“某地通过师资培训提升教育质量”的实证案例。
理论引用:
结合学术理论深化论证,如引用社会学理论解释文化传承机制。
三、论点的时代性
关注热点:
结合当前社会问题,如环保领域的“双碳”目标。
前瞻性思考:
预测未来趋势,例如:“数字化技术将重塑传统文化传播模式”。
四、论点的争议性
提出不同视角:
如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可探讨“保护与创新并重”的争议性观点。
反面论证:
通过假设反面情况强化论点,例如:“忽视本土文化传承将导致文化断层”。
五、论点的组织结构
开门见山式:
直接陈述观点,如“传统文化需通过创新焕发新生”。
层层递进:
分设“传统文化内涵”“传承重要性”“实施路径”等分论点。
对比手法:
如正反对比(“远眺星空”与“脚下沃土”)突出论点差异。
六、写作技巧
标题呼应:
通过题目暗示中心论点,例如《宽容是美德》直接点明主题。
开头引入:
用名言、现象或数据引出论点,如“孔子曰:‘仁以己度,不亦失乎?’”。
结尾升华:
总结全文并提升高度,例如“以创新之活水,焕传统之生机”。
示例参考
以“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为论点,可组织如下:
分论点:
1.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如价值观念的转变);
2. 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与创新(如故宫文创产品的案例);
3. 两者融合的可行性路径(如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论证方法:结合事实案例(如某地通过数字化技术保护古迹)和数据支撑(如网络文化消费规模增长)。
通过以上方法,可确保总观点既具有理论深度,又能引发读者共鸣,从而提升议论文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