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峦叠嶂这一成语的出处可综合多篇权威资料进行说明:
直接出处 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层岩叠嶂,隐天蔽日。” 这句话描绘了长江三峡一带山峦重叠、气势磅礴的景象。
相关典故
- 陆九渊在《与王谦仲书》中也有类似描述:“方丈檐间,层峦叠嶂,奔腾飞动,近者数十里,远者数百里,争奇竞秀。” 此句通过夸张手法表现黄山等山川的雄伟。
- 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中续用此意象:“层峦迭嶂,与江势争雄峭。” 进一步阐释山川与江水的壮美关系。
其他相关文献
王羲之《知兰亭集序》提到“崇山峻岭”,但未使用“层峦叠嶂”完整表述。
总结:
层峦叠嶂最早出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后经历代文人仿效与扩展,成为描绘山川壮丽的经典词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