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分守己”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词义 - 不安分:
指不安于现状,不满足于既定角色或环境,常表现为浮躁、好动或具有进取心。
- 守己:指遵守本分,不越界或违法。 - 综合解释:形容人既不安于现状,又缺乏自律,常做出超出分内之事。
反义词 - 安分守己:
指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之事。
二、词性解析
形容词/副词:可作谓语、定语,如“他性格不安分”“她不安分守己”。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由“安分”与“守己”两部分组成,需整体理解。
三、用法示例
负面语境 “他不安分守己,总想跳槽加薪,结果频繁跳槽却始终未达目标。”
中性/正面语境
“她虽不安分守己,但凭借创新思维为团队带来新活力。”
古语引用
宋·袁文《翁牖闲评》:“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
(反语用法,讽刺不进取者)
四、相关辨析
与“安分守己”的区别
“安分守己”强调守规矩、不越界,而“不安分守己”则侧重不安于现状、缺乏自律。- 与“不安分”的区别
“不安分”多作形容词(如“他最近很不安分”),而“不安分守己”是成语,需完整使用。
五、性格与行为特征
积极面: 可能表现为积极进取、富有创造力,但需结合实际情况避免过度冲动。- 消极面
总结:该成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既可能褒扬进取心,也可能批评缺乏自律。使用时应明确表达是褒义还是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