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杵磨成针”的谚语,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谚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这是广为流传的谚语,源自李白少年时期在象耳山(今属四川眉山)遇到老妇人磨铁杵的故事。该谚语比喻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再难的事情也能成功。
二、相关说明
出处
该故事记载于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原文为“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其他关联
- 歇后语: 与“铁杵磨成针”配套的歇后语为“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强调坚持的力量。 - 成语
三、文化意义
该谚语通过生动的比喻,传递了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常被用于鼓励人们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克服困难。例如:
学习上:形容长期钻研终获成果;
生活中:比喻通过努力实现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四、历史背景
李白因未完成学业离开,后受老妇人启发重返学业并最终完成,这一故事成为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