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蕴含了丰富的成语和歇后语,这些语言形式通过生动的情节提炼而成,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以下是整理后的主要成语与歇后语分类:
一、经典成语
草船借箭 诸葛亮利用草船借得十万支箭,现比喻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达到目的。
三顾茅庐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体现求贤若渴的诚意,现多用于形容对人才的重视。
火烧赤壁
孙刘联军借东风火烧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现比喻用计谋击败强敌。
空城计
诸葛亮在城池空虚时,通过弹琴等行为吓退司马懿,现指在危急时用计脱险。
刮骨疗毒
关羽为报兄仇,忍痛刮骨取毒,现比喻做事果断,不畏艰险。
二、经典歇后语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形容看似粗鲁却暗藏智慧,契合张飞性格中机敏的一面。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源自草船借箭故事,现比喻占他人便宜不归还。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因关羽武艺高强,无人敢光顾其肉铺,现形容因威慑力强而无人敢接近。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指苦肉计中双方自愿配合,现比喻双方达成协议。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形容曹操南征的军事行动因轻敌而失败,现比喻事物发展初期声势浩大但结局惨淡。
三、其他经典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指野心暴露无遗,现多用于形容阴谋被识破。 孔明弹琴——老生常谈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源自孙权事件,现比喻占他人财物不归还。
以上内容综合自多个权威版本,涵盖《三国演义》中最具代表性的成语与歇后语。若需具体情节出处或使用场景,可进一步查阅原著或相关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