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比喻对事情追根究底,不满足于表面现象,一定要了解事情的根源和本质。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核心含义
字面与引申含义 该成语源于沙锅破裂后裂纹直到底部的特性,引申为对问题进行彻底调查,直至找到核心原因。实际使用中常简化为“打破沙锅问到底”,但严格来说应为“打破沙锅璺到底”。
核心精神
强调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常用于形容科研、调查或生活中对真相的执着追求。
二、出处与背景
文学出处: 最早见于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注:此处原为“沙盆”,后误写为“沙锅”)。 历史演变
三、用法与示例
语法功能 复句式结构,可作谓语、定语,常用于描述对问题的深入探究。
典型例句
- “他性格直爽,遇到问题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形容人坦率、执着)
- “科学家们需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才能攻克技术难题。”(强调科研的严谨性)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打破沙锅璺到底 反义词
综上,该成语通过生动的意象传递了深入探究的哲学思想,是汉语中表达追根究底精神的经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