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祥子形象描写
1.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象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第一章)
2. “他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第五章)
3.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第三章)
二、环境烘托
1.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敢再跑。”(第一章)
2. “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第五章)
3. “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第六章)
三、心理描写
1. “他的眼不由地闭上了。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第二章)
2. “祥子为曹先生拉包月,眼看就要凑足买车的钱,却被孙侦探敲诈一空。”(第四章)
3. “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需敷衍别人。”(第七章)
四、经典语录
1. “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第四章)
2. “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第四章)
3. “夜深了,多日的疲乏,与逃走的惊惧,使他身心全不舒服。”(第七章)
这些句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祥子的坚韧与悲剧命运,同时反映了旧社会的残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