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的具体内容如下:
作业管理
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避免机械、无效作业。
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加强面批讲解,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睡眠管理
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学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
加强睡眠监测督导,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
手机管理
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学校提供必要的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读物管理
加强对学生读物的引导和管理,确保读物的健康性和适宜性,避免不良内容对学生的影响。
体质管理
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双减”工作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具体措施包括:
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
线上培训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严禁学科类培训机构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
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管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