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松柏翠竹的诗,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先秦至汉代
1. 《诗经·小雅·斯干》:“竹苞矣,如松茂矣。”以竹苞(竹笋)和松茂(松树繁茂)比喻君子品德高尚。
2. 汉·刘向《说苑·谈丛》:“草木秋死,松柏独存。”通过四季更迭中松柏常青的特性,赞颂其坚韧品格。
3. 汉·杜笃《首阳山赋》:“长松落落,卉木蒙蒙。”描绘松林茂密、草木葱茏的景象。
二、魏晋南北朝
1. 晋·左思《咏史八首》:“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以“独树”突出松树在群林中的卓然独立。
2. 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以松柏抗寒特性,隐喻高洁志向。
三、唐代及以后
1. 唐·李白《古风·其十二》:“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借松柏品格,表达不媚权贵的傲骨。
2. 唐·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以夸张手法赞颂松树凌云气势。
3. 岑参《感遇》:“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通过兰与松的对比,突出松的永恒魅力。
4. 李群玉《赠元绂》:“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以松柏喻指坚守节操的人。
四、其他经典名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虽未直接出自某首诗,但常被单独引用,表现松在严寒中的坚韧)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王维《山居秋暝》)以松门、瀑布等意象,营造清幽意境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王维《山居秋暝》)描绘松林晨雾的静谧美感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松柏翠竹的形态美与精神象征,既有具象描绘,也有借喻手法,共同构成中国古典诗词中“岁寒三友”的重要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