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至到秋分期间物候变化的谚语,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夏季物候特征
清明热得早,早稻好
清明时节气温回升快,有利于早稻生长,预示丰收在望。
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夏季高温是稻谷成熟的关键,六月若无高温则影响产量。
晚稻全靠伏天长
晚稻需经历三伏天的持续高温才能灌浆成熟。
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
强烈高温下,庄稼生长迅速,田间一片葱郁。
二、夏季天气与农事关联
早晚冷,中午热,下雨半个月
反复天气变化预示雨季来临,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南风过境后可能降温降雨,北风则预示天气转晴。
早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转晴
东风常伴随降雨,西风则可能持续干旱。
三、秋季物候特征
寒露风,收成空
寒露时节若遇风雨,农作物易受损害,影响收成。
霜降变了天
霜降后气温骤降,标志着秋季进入寒冷干燥期。
立冬封地,小雪河封严
冬季来临,农田停止耕作,河流结冰,预示冬眠动物活跃。
四、秋季天气与农事关联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棉装
秋雨频降预示气温下降,为播种冬小麦提供水分。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后若未收割,谷物易受霜冻和风雨影响。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
处暑后适合种植耐寒作物,白露时宜播种平川。
这些谚语通过观察自然现象与农事活动的关联,总结出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