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诗,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孝"为核心主题的诗词数量众多,既有古代经典,也有近现代作品。以下为精选分类整理:
一、古代经典孝诗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母爱与游子情对比,表达孝道难报的感慨。
《别老母》- 黄仲则(清)
撕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通过临别场景,展现子女对年迈父母的愧疚与不舍。
《十五》- 王安石(宋)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以杜鹃啼血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体现空间距离无法隔断亲情。
《岁末到家》- 蒋士铨(清)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通过寒衣、家信等细节,刻画子女对母亲的牵挂与愧疚。
二、其他经典作品
《劝孝歌》(韩愈、王安石等):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韩愈)
以童谣形式强调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责任。
《三字经》: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王建) 通过孟母教子的故事,传递孝道教育的重要性。 三、近现代相关作品 《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文天祥(宋)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将孝道与忠道结合,体现传统伦理观。
四、诗词主题延伸
母爱的伟大:如《游子吟》以母爱感化游子,《岁暮到家》通过细节展现母性光辉。- 孝道的克制:《闵予小子》作为《诗经》篇,强调成年子女对父母的敬重与责任。- 时空跨度:王安石的《送张参明经举》通过淮河、白紵等意象,隐喻对远方的思念与牵挂。
这些诗词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孝道的内涵,既有个体对家庭的伦理担当,也有对传统美德的现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