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弱化的具体表现可分为思想意识、职业行为、管理制度三个层面,具体如下:
一、思想意识层面
思想政治观念淡薄 部分教师对党的教育方针学习不足,传播负面言论,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理想信念动摇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后,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甚至出现跳槽、辞职现象。
价值观偏差
受社会功利主义影响,部分教师过于追求职称、待遇,忽视教育本质,出现以权谋私、损害学生利益的行为。
二、职业行为层面
敬业精神不足
教学态度敷衍,备课不认真,课堂管理混乱,作业批改错误率高,教研能力薄弱。
师德规范失范
部分教师存在体罚学生、违规补课、强制订购教辅资料、校外兼职等行为,严重违反师德规范。
服务意识淡薄
对学生缺乏耐心和关爱,尤其是对后进生辅导不力,甚至出现歧视、体罚等不当行为。
三、管理制度层面
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考核标准单一,过度强调教学成绩,忽视师德表现、教育创新等综合素养,导致教师功利化倾向。
师德教育流于形式
教育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教师对师德内涵理解肤浅,难以转化为实际行动。
监督机制缺失
对教师不当行为的监督力度不足,违规行为处罚不严,导致师德问题屡禁不止。
其他表现
职业认知偏差: 高校辅导员等职业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现象,考核机制偏重教学量而忽略育人功能。 生活作风问题
建议:需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培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等措施,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