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绵绵流长”的解释,综合相关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正确写法与含义
正确成语:
应为“源远流长”,而非“绵绵流长”。
核心含义:
比喻历史悠久、根基深厚,常用于形容文化、传统或事物的延续性。
出处:
出自唐代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二、常见用法与近义词
例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近义词:源远流长(如“历史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如“传统历久弥新”)。
三、常见误区
部分资料误将“绵绵流长”作为成语使用,实际应为:
绵绵:形容连续不断,如“绵绵不绝”;
流长:指水流长远,如“川流不息”。
虽然“绵绵流长”在口语中可能被误用,但严格来说,正确表达应为“源远流长”。
四、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源自 | 核心含义 | 示例 |
|------------|------------|------------------------|--------------------|
| 源远流长 | 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 | 源头远,水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基深厚 |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
| 绵绵不绝 | 《论语·子罕》 | 形容连续不断,如流水、思绪等 | 绵绵不绝的雨下了一夜 |
| 川流不息 | 《论语·子罕》 | 形容人、车等往来不断 | 高铁站前川流不息的人群 |
建议在正式写作和考试中使用“源远流长”,口语交流中若需强调连续性也可使用“绵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