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变桑田”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自然现象的比喻 直接指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的自然地理变迁,如盐土岗因人类活动变为深潭或城市。
人事变迁的象征
引申为世事变化巨大且迅速,常用于形容社会、环境或人生的巨大转变。例如:
- 历史事件:如朝代更迭、社会制度演变。
- 个人经历:如亲友离散、人生境遇起伏。
二、出处与演变
典故来源
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东海三次变为农田)
后因唐代诗人王绩《游仙四首》等作品广泛传播,成为固定成语。
文学与现实中的延伸
在《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中,该成语被用于表达对过往的追忆(如贾宝玉对大观园变迁的感慨)。现代则常与“桑田变沧海”连用,形成对比,强调变化的双向性。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白云苍狗 反义词
四、用法示例
自然景观变迁
“站在盐湖边,不禁感叹曾经沧海变桑田,昔日的盐场已成为生态保护区。”
社会现象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小城旧貌换新颜,真是沧海桑田。”
人生感悟
“与少年时相比,故乡的变化如沧海桑田,唯有亲情永恒。”
五、核心思想
该成语通过自然与人事的对比,传递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哲思,常激励人们珍惜当下、顺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