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节诗词
《端午》- 文秀(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以屈原事迹为背景,表达对忠诚的赞颂)
《竞渡歌》- 张建封(唐)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描绘龙舟竞渡的激昂场面)
《七律·端午》- 殷尧藩(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抒发人生感慨与节日习俗的思考)
《端午日赐衣》- 杜甫(唐)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描写端午赐衣的节令场景)
二、中秋节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以月起兴,表达对亲情的思念)
《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 辛弃疾(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中秋月夜的壮阔与人生感慨)
《中秋月》- 晏殊(宋)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羁旅中秋的孤寂与思乡)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之夜引发的对亲情的追忆)
三、其他相关说明
端午节: 核心意象为龙舟、粽子、屈原,常表达忠诚、驱邪等主题。 中秋节
屈原:其作品《离骚》等虽未直接描写节日,但端午因纪念他而成为重要节点。
以上诗词均围绕节日核心意象展开,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蕴含深厚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