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栗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个体。
二、出处
该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原意通过蜉蝣(一种昆虫)的短暂生命与大海的浩瀚对比,表达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与人生的短暂。
三、用法
作谓语或宾语:
例如“个人的努力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
结构:
偏正式成语,不可拆分。
四、近义词
九牛一毛
太仓一粟
微不足道
寥寥可数
五、反义词
恒河沙数
盈千累万
六、扩展应用
该成语常用于:
自谦或批评对事物了解肤浅,如“我们的知识不过沧海一粟”;
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差距,如“个人的力量在时代洪流中显得微不足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沧海一栗不仅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意象,也是日常表达中形容渺小与短暂的重要工具。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