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确凿”是一个汉语成语,指说话或陈述的内容真实可靠,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支持,令人无法怀疑。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真实性:
强调所表达的内容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虚构或凭空捏造的;
可靠性:
指有确凿证据或逻辑推理作为支撑,具备可信度;
说服力:
因真实性强,能有力地影响他人判断,常用于形容言辞严谨、态度坚决的表述。
二、出处与用法
出处 该成语出自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另有明代吴骞《序》和太平天国洪秀全《戒浮文》等古籍记载。
语法功能
通常作谓语、定语或分句,例如:
- 他提供的证据 言之确凿,无法辩驳;
- 这一结论 言之确凿,值得信赖。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信誓旦旦(誓言真实可信)、铁证如山(证据确凿); - 反义词
三、使用场景
法律领域:用于描述证据充分、无可争议的案件事实;
学术研究:强调研究结论基于严谨实验或数据分析;
日常交流:形容某人说话有底气、做事有把握。
综上,“言之确凿”是汉语中表达确定性和可信度的重要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使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