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去母亲的诗句,中国古典文学中流传着许多感人至深的篇章,以下为精选整理:
一、唐代经典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成为传诵千古的母爱颂歌。
李白《豫章行》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母子离别的悲痛。
王安石《十五》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以杜鹃啼血的意象,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二、宋代名作
蒋士铨《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描绘母亲对游子的牵挂与期盼。
李商隐《送母回乡》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以急切与无奈,表达对病母的担忧。
三、清代悲怆之作
黄景仁《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以绝笔诗形式,展现临终对母亲的眷恋。
与恭《思母》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丧母之痛。
四、其他经典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母氏劬劳,永志不忘。”
以质朴语言,歌颂母爱的伟大。
白居易《慈乌夜啼》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以鸟喻人,抒发未尽孝思的悔恨。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母爱的永恒与悲怆,既有临别时的依依不舍,也有对母爱无尽的追思,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关于母爱的精神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