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被尊称为“卧龙先生”。以下是他的主要介绍及代表性故事:
一、生平背景
出生与家庭:181年出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祖籍琅琊,先祖诸葛丰曾任司隶校尉。
早年经历:3岁丧父,8岁丧母,与弟弟诸葛均随叔父诸葛玄投奔刘表。后因叔父去世,投奔曹操,但未得重用。
隐居与出山:隐居隆中期间,被徐庶、司马徽等名士推荐。刘备三顾茅庐后,终于出山辅佐,后成为蜀汉核心领导人。
二、核心成就
政治与军事
- 推行法治,整顿吏治,强化中央集权;
- 提出“联吴抗曹”战略,促成孙刘联盟,奠定赤壁之战基础。
- 凶败司马懿于空城计,展现卓越心理战术;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巩固后方。
文化与哲学
- 撰写《出师表》《诫子书》等名篇,传承儒家思想;
- 结合阴阳五行、风水术数,探索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
三、代表性故事
三顾茅庐
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次冒风雪拜访。第三次诸葛亮午睡未醒,刘备久候方得相见,体现其求贤若渴的诚意。
草船借箭
曹操军需十万支箭,诸葛亮借东风,命军士擂鼓佯攻,曹军射箭士中,成功“借”得箭矢。
空城计
西城失守后,诸葛亮大开城门弹琴,司马懿疑有埋伏退兵,赵云随后解围,展现胆识与智慧。
火烧连营
采用火攻战术,焚烧曹军连营,取得赤壁之战决定性胜利。
七擒孟获
七次擒获南蛮酋长孟获,最终使其心悦诚服,巩固蜀汉南方疆域。
四、历史地位
被《三国演义》塑造为“智者化身”,兼具人格魅力与精神象征;
其战略思想与治国理念,至今仍被学者研究与借鉴。
以上内容综合自权威史料与文学作品,展现诸葛亮作为“文武双全”的历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