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忧解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pái yōu jiě huǎn,指 排除忧愁,解除危难。该成语出自《文汇报》1989年1月3日报道:“进一步发挥舆论作用,为群众尽力排忧解难。”
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排忧:
指消除人们的忧愁、烦恼或心理压力;
解患:指解决困难、危机或潜在问题。
结构与用法 该成语为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或宾语,例如:
他总是乐于助人,乐于排忧解难。
近义词与区别
近义词: 排难解纷(侧重解决纠纷)、排患释难(侧重解除危险); 区别
出处与背景
最早见于《文汇报》1989年,原文语境强调舆论在缓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综上,“排忧解患”是一个兼具情感安抚与实际帮扶内涵的成语,广泛用于形容在困难时期为群众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行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