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景致类
白居易《紫薇花》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託春风。”
以紫薇花自比,展现其凌霜傲雪的品格,寓意坚守高洁品性。
欧阳修《玉楼春》
“红莲绿芰亦芳菲,不奈金风兼玉露。”
通过红莲与绿叶的对比,表达对自然循环的感慨,同时蕴含生命的顽强。
杨万里《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莼塘归东园四首 其四》
“芳菲看尽还归看,看得园花特地新。”
体现诗人对自然永恒之美的哲思,蕴含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时光流逝类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通过时空对比,隐喻世事变迁与超脱尘世的境界。
韩愈《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以花草凋零暗示时光流逝,蕴含对青春易逝的怅惘。
三、情感寄托类
陆游《春日绝句八首 其三》
“门前唤担买芳菲,白发犹堪插一枝。”
以插花行为表达对青春永驻的向往,展现乐观的生活态度。
欧阳修《玉楼春》
“芳菲歇了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通过劝慰之语,传递顺应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怀。
四、哲理思考类
黄庭坚《蝶恋花·海角芳菲留不住》
“海角芳菲留不住,笔下风生,飞入青云去。”
以壮阔笔触表达突破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精神。
温庭筠《更漏子·背江楼》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通过时间节点的转换,隐喻人生轮回与归宿的思考。
这些诗句通过“芳菲”意象,或赞颂自然之美,或抒发现代情感,或蕴含哲学思考,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美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