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情怀类
《悯农》(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通过农民劳作的艰辛,歌颂了劳动的伟大与食物的珍贵,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与同情。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场景,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坚韧与对丰收的渴望。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以田园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与劳动和谐共生的向往。
二、家国情怀类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以豪迈的笔触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展现了抗金名将的爱国情怀。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通过边塞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担忧与对良将的渴望。
《示儿》(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临终嘱托,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执着信念,体现了文天祥等爱国诗人的精神。
三、家国与劳动结合类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以开疆拓土为己任,呼唤勇士守卫国家,展现了古代帝王的家国情怀。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通过边塞将领的视角,体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危的紧密联系。
四、哲理升华类
《横渠四句》(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以哲学高度概括了士人的使命,强调劳动与家国责任的永恒价值。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劳动与国家价值的交融,既有对个体劳动的赞美,也有对家国命运的担当,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