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走完长征的婴儿》的优美句子和段落,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优美句子摘录
母亲背负婴儿的描写 “妈妈没有舍得丢下我,把刚刚出生18天的我放进箩筐,背在身上,随部队出发了。”(通过“背在身上”的细节展现母亲的无私与决绝)
封锁线中的生死考验
“有一次过敌人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妈妈用衣服紧紧捂住我的头,险些丢了小命。”(通过“衣服捂住头”的动作描写,凸显战争的残酷)
父亲突围的悲壮
“突围时,父亲把我裹在怀里,骑在马上,一路冲杀。等冲出重围后,才猛然发现,胸口空空,孩子丢了!”(通过父亲“胸口空空”的反差,表现战争对亲情的冲击)
草地的绝境求生
“过草地时,我已经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大人们已经考虑如何埋葬我,幸亏有人弄来一块布,我的‘棺材’才有了着落。”(通过“奄奄一息”与“棺材”的意象,展现生命的奇迹)
二、经典段落赏析
母亲背负婴儿的段落
“妈妈没有舍得丢下我,把刚刚出生18天的我放进箩筐,背在身上,随部队出发了。”
语言特色: 采用白描手法,通过“背在身上”的动作展现母亲与婴儿的紧密联系,凸显革命年代的艰辛与母爱的伟大。 历史意义
封锁线中的心理描写
“妈妈用衣服紧紧捂住我的头,怕我的哭声暴露部队,险些丢了小命。”
心理刻画:通过“怕哭声暴露”的心理描写,展现母亲在极端环境下的冷静与勇敢,反映战争对普通人的残酷考验。
草地求生情节
“我已经被冻得嘴唇发紫,意识模糊,大人们已经准备埋葬我。突然,军需处送来一块白布,我的‘棺材’才有了着落。奇迹般地,我挺过了草地。”
情节张力:通过“棺材”与“挺过草地”的对比,突出生命的顽强与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成为长征文学中经典情节。
三、主题升华
贺捷生奶奶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缩影,更象征着中华民族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正如读后感所述:“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这段历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珍惜和平,勇敢面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