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的作者是丰子恺(1898-1975),以下是他的主要背景信息:
一、基本信息
原名:丰润、丰仁,后改名子恺
籍贯:浙江桐乡
号:子恺、TK
二、教育与职业经历
早期教育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艺术生涯
- 1918年赴日本学习西洋画,回国后先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上海立达学院任教。
- 1921年创立上海立达中学,培养了茅盾、陈望道等文化名人。
- 以中西融合的画法创作漫画,1924年首次在《我们的七月》发表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奠定中国漫画史地位。
文学与翻译成就
- 1931年出版首部散文集《缘缘堂随笔》,1933年转向译著《漫画日本侵华史》。
- 翻译多部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精通日文、英语、俄语。
三、思想与影响
艺术理念: 主张“艺术是生活的放大镜”,以幽默笔触揭示生活本质。 社会活动
四、其他关联作品
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
散文集:《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
通过《手指》一文,丰子恺以拟人化手法展现了五根手指的独特性,隐喻社会现象,传递“团结协作”的人生哲理,成为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