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鲁迅的经典散文集,其中描绘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以下是几位重要人物的精彩片段摘抄及赏析:
一、 父亲形象
《五猖会》 鲁迅回忆儿时被父亲强制背诵《鉴略》的情景,展现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一片段通过对比“我”的欢快与父亲的严肃,揭示了传统教育对儿童自主性的束缚。
《父亲的病》
描写鲁迅为父亲延医过程中的荒诞经历,批判庸医与封建孝道:“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本文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所谓‘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 这一片段通过“名医”的荒诞行为,揭露了封建迷信对医疗的阻碍。
二、 长妈妈(阿长)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虽迷信愚昧,但为鲁迅买来《山海经》,展现了质朴的关爱:“她虽然有些不拘小节、迷信愚味,但纯朴善良,是一个质朴的劳动者。她为‘我’买《山海经》(热爱、关心孩子,纯朴善良)。” 这一片段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了长妈妈形象的复杂性。
三、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严九郎作为鲁迅的启蒙导师,展现了严谨治学与无民族偏见的精神:“他长得黑而瘦,留着八字须,戴着眼镜,是一位辛勤治学、严谨踏实、没有民族偏见、具有诲人不倦精神的老师。” 这一片段通过外貌与行为描写,突出了藤野先生的师德。
四、 范爱农
《范爱农》
范爱农是鲁迅留学后的旧友,展现其进步思想与悲剧结局:“他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是一位进步却不合时宜、倔强坦率、不随波逐流的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 这一片段通过对比“我”与范爱农,反映了时代对个体的影响。
五、 其他片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绘童年乐园与学堂的对比,展现封建教育对自由精神的压制。- 《狗·猫·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