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中出世与入世思想的名言,可综合以下内容整理:
一、出世思想
"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孔子认为贤者在无法改变现实时选择避世,但绝不同流合污,坚守原则。
"从心所欲不逾矩"
体现顺应自然、内心平和的出世境界,达到行为与内心一致的境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以江水奔流不息比喻时光流逝,劝导人们接受生命规律,淡泊物外。
二、入世思想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倡导推己及人的仁德精神,通过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强调士人应胸怀天下,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入世。
"先王忧其民,后王忧其君"
体现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情怀,如范仲淹所言。
三、出世与入世的辩证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开阔,小人斤斤计较,反映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基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的修养观,强调内心平和超越外界评价。
四、实践智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提出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既需学习知识,更需思考应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通过复习旧知识获得新理解,体现入世者应有的求知态度。
以上名言展现了孔子及儒家思想中,出世与入世并非对立,而是根据不同境遇选择的两种生活态度,共同构成儒家积极入世与超然物外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