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复读三年的经历是他人生中极具励志色彩的篇章,主要包含以下关键节点和启示:
一、复读背景与初期困境
高考屡次落榜 俞敏洪1978年首次参加高考时英语仅33分,远低于录取线,与班级平均分差距显著。1979年复读后仍未能达标,直到1980年第三次备考时,英语提升至90分,终于被北大录取。
农村出身与学习压力
出身江苏省农村家庭,俞敏洪自幼立志考入北大。高中期间,他因成绩中等常被老师评为“平庸”学生,缺乏学习资源与鼓励,完全依靠自我激励坚持复读。
二、转折与关键因素
第三次高考的突破
在第三次备考中,俞敏洪通过“自我鼓励功能”克服心理压力,最终以优异成绩被北大录取。他强调:“没有人鼓励,就自我鼓励;即使最后一名也别自我放弃!”。
北大经历的奠基作用
北大期间,他创办了托福培训班,积累了教育经验,为日后创办新东方奠定基础。
三、创业与持续奋斗
创业初期困境
1990年因违规授课被北大开除后,俞敏洪面临资金、资质等重重困难。他挂靠东方大学办学,历经多次挫折,最终通过坚持与口碑积累,使新东方逐步发展壮大。
管理哲学与危机应对
- 坚持核心原则: 招聘优秀教师、实行饥饿营销、提供优质服务,逐步形成竞争优势。 - 化解危机
- 团队建设:与合伙人明确分工、吃亏是福,推动企业持续增长。
四、总结与启示
俞敏洪的复读经历体现了“毅力+坚持+智慧”的成功要素。他通过自我激励突破学习瓶颈,将北大经历转化为创业资本,并在商业领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应对挑战。这段历程启示我们:目标明确、永不放弃的精神,往往能弥补先天不足,成就非凡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