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环境保护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综合多个权威资料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功能:
一、空气净化作用
吸收有害气体
植物通过叶片吸收氟化氢、二氧化硫、氯气、二氧化氮等大气污染物,并通过代谢作用转化为无害物质。例如,40米宽的刺槐林带可降低氟化氢浓度近50%,15米×15米的法国梧桐林带可减少二氧化硫25%-75%。
过滤放射性物质
树木叶片能阻隔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部分植物还能吸收放射性颗粒,降低地表放射性污染。
二、生态保护功能
保持水土与防风固沙
植物根系固土,减少土壤侵蚀;森林等植被可阻挡风沙,防止土地沙漠化。
调节气候
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林冠覆盖降低地表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三、环境修复作用
土壤与水体净化
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如汞、铅)和有机污染物,并通过分解作用净化水体。
污染监测与修复
植物对污染物浓度变化敏感,可作为环境质量监测的生物指标。
四、其他作用
降低噪音污染
树木和植被能吸收和阻挡噪音,改善城市声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作为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注意事项
植物净化能力有限,当污染浓度超过其承受范围时,需结合其他治理措施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环保应优先减少污染排放,再通过绿化植物进行辅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