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既望”和“朔望”的含义,综合多来源信息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朔 指农历每月的 初一
,此时月球与太阳地心黄经相同,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月球阴暗面朝向地球,形成新月。
望
指农历每月的 十五(或十六),此时月球与太阳地心黄经相差180°,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月球被太阳完全照亮,形成满月。
既望
指农历每月的 十六(或十七),即满月后的第一天。此时月球继续公转,被照亮部分逐渐减少,但仍较明亮。
二、补充说明
既望的别称: 在古代文献中,既望也被称为“生魄”“既生魄”等,具体划分可能因文献而异。 时间范围
从初一开始,月球进入“朔月”阶段,持续约29.5天;
到望日(十五/十六)达到满月;
之后进入“望月”阶段,直至下一次朔日结束一个月周期。
三、文化内涵
自然规律的象征:朔望循环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如《庄子》中“朝菌不知晦朔”比喻生命短暂。
历史应用:在古代,朔望被用于制定历法、安排祭祀(如百官朝参)等。
综上,朔望体系是古代农耕文明对天文现象的系统性总结,既包含时间划分,也蕴含哲学思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