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库全书”的书名即《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皇帝主持编纂的庞大丛书的总称。其名称的由来和基本信息如下:
名称由来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时期的官方藏书体系,当时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称为“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乾隆时期继承了这一分类方法,并以此命名新编丛书。
基本信息
- 编纂时间: 1772年始编,历时约十年完成。 - 主编团队
- 规模:共收录3462种图书,79338卷,3.6万册,约8亿字,分经、史、子、集四部。
- 历史地位: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官修丛书,也是世界最早的百科全书之一。
补充说明
- 由于编纂过程中焚烧了大量古籍,故有“四库毁书”之称。
- 乾隆帝命人抄写7部《四库全书》,分别藏于北京、南京、杭州、苏州、无锡、扬州、开封七地。
综上,“古代四库全书”的书名即《四库全书》,其分类体系、编纂规模和历史影响均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