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颇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 piān pō,指偏向某一方、不公正或失公允的状态或言论。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词性 偏颇是形容词,常用于描述判断、言论或行为因立场倾斜而失去中立性。
引申含义
可引申为对事物评价时只侧重某一方面,忽略其他因素,导致结论不全面。
二、典型用法
形容言论或观点
- 例句:他的分析失之偏颇,未考虑所有相关因素。
- 例句:历史记载可能存在偏颇,需结合多方史料综合判断。
形容行为或态度
- 例句:她在处理问题时过于偏袒亲友,引发争议。
- 例句:领导在决策中若存在偏颇,可能影响团队士气。
三、相关成语与出处
成语: 偏颇之论(指不公正的言论)、莫怀偏颇(出自《书·洪范》)。 古诗引用
杜甫《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比喻自然规律的公正性)。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偏袒、片面、偏执。
反义词:公正、中立、公平。
五、使用建议
在写作和口语中,若需表达对某观点的质疑,可用“该论断存在偏颇”;若需强调中立态度,则可用“需保持客观,避免偏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