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颇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 piān pō,指偏向某一方、不公正或失公允的状态。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词性 偏颇是联合式合成词,由“偏”(不正)和“颇”(多)组成,二者均为形容词,联合后形成完整意义。
核心用法
表示在判断、评价或处理事务时,因立场、观点或利益倾斜而失去中立性,例如:
- "他的论述存在偏颇,需结合多方证据综合分析"(指观点不全面)。
二、引申含义与用法
成语与俗语
- 成语: 如"偏颇之论"(指片面的见解)、"莫怀偏颇"(提醒人应保持公正)。 - 俗语
文学与历史典故 - 《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强调公正无私)。
- 《潜夫论·交际》:"内偏颇于妻子,外僭惑于知友"(批评言行不一)。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偏袒、片面、偏执。
反义词:公正、公平、中立。
四、使用建议
在写作和口语中,若需表达对某事或某人评价的局限性,可用"存在偏颇"或"观点片面"等表述。例如:
"该报道对事件的分析失之偏颇,未能全面反映事实"。
通过以上解析,可见"偏颇"既包含客观描述(如"报道偏颇"),也蕴含价值判断(如"莫怀偏颇"),需结合语境具体理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