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一句流传千古的劝学名言,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字面与比喻含义
书山有路勤为径
将知识比作“书山”,意味着学问如同连绵起伏的山脉,而“勤为径”则强调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找到攀登的路径。书山虽高,但只要脚踏实地、持续努力,终能登顶。
学海无涯苦作舟
把学习比作“学海”,形容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浩瀚无垠。“苦作舟”则比喻只有通过刻苦钻研才能驾驭这股知识的洪流,否则将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二、深层哲理
勤奋与刻苦的必要性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强调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奋斗才能积累知识、提升能力。韩愈通过“勤”与“苦”两个关键词,突出了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与态度的统一
仅有勤奋还不够,还需以刻苦的态度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正如“书山有路”需“勤为径”,“学海无涯”更需“苦作舟”,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学习的必备条件。
三、出处与背景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原文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生者,所以群居而割席交游也。” 这一作品是韩愈倡导的“文以载道”思想的体现,旨在鼓励学子通过勤奋学习实现自我价值。
综上,这句名言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成为激励后人勤奋学习的经典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