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六行七字古诗,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文解析:
前两句:
- "清明时节雨纷纷"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典型气候特征,细雨绵绵,营造出一种哀婉、沉思的氛围。 - "路上行人欲断魂"以夸张手法表现行旅之人的愁绪,"断魂"既指身体疲惫,也暗含对逝者的追思。
后两句:
- "借问酒家何处有"通过问答形式,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解决愁绪的途径——饮酒消愁。 - "牧童遥指杏花村"以牧童的视角,含蓄地指引方向,同时"杏花村"成为清明文化的意象符号。
其他相关作品: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飞花""御柳"等意象,展现宫廷与民间的差异。
程颢《郊行即事》:
"芳草绿野恣行事,兴逐乱红穿柳巷。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描绘清明郊游的欢乐场景,与杜牧的沉思形成对比。
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既有对自然时令的感怀,也蕴含着人生哲思。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