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一毛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历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在信中,司马迁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提到“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意即如果我被处决,就像九头牛身上失掉一根毛,与蝼蚁之死又有什么区别呢?这句话后来被人们引申为“九牛一毛”这个成语。
解释:
字面意思:从九头牛身上取出的一根毛,用来比喻在极大数量中只占极小一部分,微不足道。
引申意义:常用来比喻在庞大的数量或群体中,某个部分或个体所占的比例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故事背景:
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在狱中给好友任少卿写信时,提到“九牛亡一毛”的比喻,正是他对自己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和对生命意义的独特理解。他认为,与那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相比,自己的生命虽然微不足道,但也要像他们一样,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拓展内容:
1. 这些钱对于一个百万富翁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2. 他所捐赠的钱物只是他财产的九牛一毛。
3. 知识永无止境,个人所学如九牛一毛。
4. 明星隐私我们仅仅知道九牛一毛而已。
5. 我们国家也确实很美,他拍的仅仅九牛一毛。
这个成语通过强烈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在极大数量中只占极小一部分”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无论是形容个人在集体中的渺小,还是描述某件事物在整体中的微不足道,都可以用“九牛一毛”来形象地表达。